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6月2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荣昌平出席。
会议邀请5名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围绕各自工作历程、生活感悟等与记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并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张元智,从事数字骨科相关研究18年,在国内首次将人体解剖学、现代影像学、计算机三维重建、逆向工程技术及3D打印技术相结合。在内蒙古地区开展并推广数字医学的应用,立足符合骨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需求,研究以精准骨科和微创手术机器人为核心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架构,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无遮挡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众多复杂性骨折、骨创伤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彤,从事地质矿产工作30余年,从野外地质调查到地质报告编写,从地质图编制到数据库建设,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研究水平的地质工作者。特别是通过分别历时8年完成的内蒙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和内蒙古矿产地质志编撰工作,全面反映了自治区矿产全貌及成矿规律,提升了自治区矿产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为新时期找矿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四十六所研究员詹发禄,工作17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固体火箭燃料,即一种燃烧后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可燃材料,这种高温高压气体是固体火箭的动力。先后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还获得6项国防专利。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郭晓霞,主要从事甜菜抗逆栽培与甜菜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多年来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技术服务,把科研成果有效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为甜菜产业绿色、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助推我区跃升为我国第一大甜菜制糖基地。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员陈永福,从事乳酸菌与乳制品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至今已有18年。师从名师,又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名助理研究员成长为博士生导师,为乳酸菌事业培育了更多的人才,组成了在乳酸菌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团队。他们的目标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工作,继续推动国产菌株的开发利用,更好的服务于国人的健康生活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据了解,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者”均来自全区理、工、农、医学科各领域各行业,从事科研、教学、科普等工作,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服务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自治区科协将对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宣传宣讲活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宁金)
会议邀请5名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围绕各自工作历程、生活感悟等与记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并回答记者提问。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张元智,从事数字骨科相关研究18年,在国内首次将人体解剖学、现代影像学、计算机三维重建、逆向工程技术及3D打印技术相结合。在内蒙古地区开展并推广数字医学的应用,立足符合骨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需求,研究以精准骨科和微创手术机器人为核心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架构,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无遮挡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众多复杂性骨折、骨创伤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彤,从事地质矿产工作30余年,从野外地质调查到地质报告编写,从地质图编制到数据库建设,逐渐成长为一名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研究水平的地质工作者。特别是通过分别历时8年完成的内蒙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和内蒙古矿产地质志编撰工作,全面反映了自治区矿产全貌及成矿规律,提升了自治区矿产地质科学研究水平,为新时期找矿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四十六所研究员詹发禄,工作17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固体火箭燃料,即一种燃烧后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可燃材料,这种高温高压气体是固体火箭的动力。先后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还获得6项国防专利。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郭晓霞,主要从事甜菜抗逆栽培与甜菜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多年来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技术服务,把科研成果有效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为甜菜产业绿色、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助推我区跃升为我国第一大甜菜制糖基地。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员陈永福,从事乳酸菌与乳制品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至今已有18年。师从名师,又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名助理研究员成长为博士生导师,为乳酸菌事业培育了更多的人才,组成了在乳酸菌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团队。他们的目标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工作,继续推动国产菌株的开发利用,更好的服务于国人的健康生活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把资源优势变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据了解,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者”均来自全区理、工、农、医学科各领域各行业,从事科研、教学、科普等工作,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具有突出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服务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自治区科协将对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宣传宣讲活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