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建设规模来看,目前国内5G基站数超过200万;从用户数量上看,目前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累计近10亿;从市场应用层面看,去年工信部推出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一年来5G商用发展成效显著,涌现出大批优秀案例,运营商也喊出了5G要从“样板房”到“商品房”“精品房”飞跃的口号。从数据来看,5G发展势头良好。但现实中,5G发展总给人一种“差点火候”的感觉。

这种“差点火候”的感觉在今年世界5G大会上被某专家进一步放大,专家批评三大运营“5G应用4G化”的言论引起业界又一波热议;5G“差点火候”还体现在通信圈内热捧、行业用户的冷眼旁观上,这种“内热外冷”反映出5G从“样板房”到“商品房”进展过程缓慢。

如何看待5G发展的不尽如人意?或者说,5G发展如何实现从“0-1”到“1-N”的快速跨越?

5G发展目前不尽如人意是事实也是必然。这种必然体现在5G的定位与以往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巨大不同。从1G到4G,解决的是个人移动通信的问题,因此这几代移动通信技术定位在个人服务市场,正是有了1G、2G、3G的铺垫,才有了4G改变生活,有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繁荣与发展。5G则不同,5G解决的是万物互联的问题,从一诞生就承担着“改变社会”的大任。

如果说从1G到4G,产业界用了30多年的时间,才造就了移动通信to C市场的发展和繁荣,那么,面对万物互联的大市场,5G才刚刚开始。从这个角度看,5G应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又与各行业企业数字化基础、经验知识等紧密相关,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多方主体广泛参与、开展“团体”合作,也亟须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5G融合应用从“点状开花”向各行业、全流程、全环节整体渗透,从“样板间”到“商品房”再到“精装房”,惟其如此,才能形成5G应用的大融合、大生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时代的开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面对万物互联,5G发展只是一个开始,你可以把它看作当初的模拟移动通信或者2G。5G打开了万物互联世界的大门,启动了数智时代的引擎,而产业的发展需要6G、7G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