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
作為我區唯一獲此殊榮的脫貧攻堅功臣,興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會主任、蒙古族刺繡產業專項推進組組長白晶瑩登上領獎台,從總書記手中接過獎章和證書。
這一刻,億萬人矚目。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
老少邊窮、被整體納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興安盟,打響撼人心魄的脫貧攻堅戰,以非常之力啃下硬骨頭:6個貧困旗縣市、60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4.85萬戶、10.5萬人全部脫貧。
煦暖的陽光照耀,興安盟開始落筆新的一頁。
使命——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
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內蒙古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第一站就來到興安盟。總書記來到阿爾山市伊爾施鎮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中,察地窖,摸火牆,看年貨,坐炕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他強調,我們黨員幹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
6個旗縣市,5個國貧、一個區貧。2015年底,興安盟貧困發生率9.5%,高於全區3個百分點,是國家和自治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不負囑託、不辱使命,咬定目標、苦幹實幹,確保到2020年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盟委、行署立下愚公移山志。
出台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深度貧困嘎查村脫貧攻堅行動意見、改變生活從庭院做起三年行動方案、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實施方案……
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分別包聯1個深度貧困旗縣,盟級領導和旗縣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每人包聯1個蘇木鄉鎮,盟旗兩級部門分別幫聯1個嘎查村,各級幹部幫扶貧困戶。向旗縣市派駐專項推進組,專人專班推進工作落實。
頂層設計、制度保障,“五級書記抓扶貧”“四級包聯”……繪出作戰圖、簽下軍令狀,層層“鏈條”全面轉動,不拔窮根絕不罷休。
脫貧攻堅資金優先安排、不能少投,財政涉農涉牧資金因需而整、應整盡整,確保把錢用在刀刃上。2015年至今,全盟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04億元,其中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7億元。
“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銘記心間、扛在肩頭的責任,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把這件頭等大事始終抓好!”自治區黨委常委、興安盟盟委書記張恩惠說。
攻堅——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
一度,科右中旗南部的好腰蘇木、巴彥茫哈、巴彥淖爾三蘇木形成沙化集中連片區,沙化土地面積佔全旗沙化面積的37.5%。
天上飛沙、地上無草,坑坑窪窪的土路、破破爛爛的土房。2013年,胡爾勒鎮查干珠日和嘎查的包寶張家年人均收入僅有3000元。扎賚特旗西北部8個蘇木鄉鎮(場)可謂“苦瘠甲興安”。
“南三北八”貼上貧困“標籤”,成了興安盟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脫貧任務最重的地區。
用非常之力啃硬骨頭。扶貧濟困、改造危房,列出清單、給出時限,眼前的困難一個一個解決;修復生態,發展適合的、“硬核”的產業,考慮的是將來,為計深遠。
“望聞問切”后開出的藥方很管用。禁牧、禁墾、禁伐的同時,科右中旗細做牛文章、巧念文旅經,草原植被覆蓋率提高到63%,貧困群眾收入呈幾何級增長,“苦臉”變“歡顏”。
包寶張脫了貧,住進磚瓦房,家裡的兩頭寶貝母牛,一頭懷上了小牛犢,年收入達到7萬元。嘎查修了水泥路,新建了村部、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廣場,“窮貌”換“新顏”。
“一申請、一比對、一評議、三審核、三公開”,精準識別貧困戶的“11133”工作法效果立竿見影,貧困人口底數摸清了,脫貧攻堅範圍鎖定了;嚴格“一評議、兩核實、一確認、兩公開”的“1212”退出程序,做到不穩定脫貧不退出。2015年以來,興安盟開展多次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回頭看”,確保貧困人口應納盡納。
脫貧攻堅,精準是“制勝法寶”,產業是“開鎖鑰匙”。
2016年,身兼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的白晶瑩,受命組建科右中旗大學生創業就業扶貧服務協會、祥瑞刺繡扶貧服務有限公司和圖什業圖刺繡基地。幾年下來,培訓綉工1.6萬人次,289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
因“綉”得業,以“綉”興業。蒙綉與湘繡、蘇綉等“聯姻”,孕育出500多種綉品,不僅遠銷瀋陽、北京等地,還走上了國際時裝周的T台。
“繡花”功夫,不單單在綉娘手中。
興安盟以“佳生態”聞名。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半是草原,三分之一是森林,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近十分之一,國家森林公園就有4個。
“守着好山水,過着窮日子。”說起過去的生活,65歲的科右前旗大石寨鎮三星村村民孫顯富直搖頭。
鎮里打造面積5.1萬畝集中連片林果長廊,建起年產鮮果汁500噸的果汁加工廠和年貯存400噸鮮果的保鮮庫,老孫的“錢景”來了。“100畝果樹、110畝苗木,這座‘花果山’每年給我家帶來100多萬元的收入吶!”
生態飯才是長久飯。興安盟傾力實施百萬畝特色經濟林工程,綠了荒山、美了村莊,林果業已帶動1.3萬農牧民人均增收3700餘元。
地處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興安盟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質純凈、空氣清新,是北緯46度寒地水稻黃金種植帶、世界公認最佳養牛帶和玉米優質產區。
在大米、玉米“雙百雙千”,肉牛、奶牛“雙百千億”,旅游業“雙百雙千”工程引領下,興安盟持續推進大米品牌、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全產業鏈體系及全國高端奶業生產基地建設。
“兩袋米”“兩頭牛”“紅紅火火搞旅遊”,立足資源環境優勢、切中減貧治貧肯綮的產業布局,流淌着生機、激蕩着希望。
2018年,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巴彥淖爾蘇木揭牌,從此,白花花的鹽鹼地長出黃燦燦的水稻。雙榆樹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白姑娘說:“種水稻,收入翻了三番,早脫貧啦。”
頭年牽回1頭母牛,第二年又牽回2頭母牛,母牛生母牛,三年5頭牛。科右前旗俄體鎮全勝村村民戴金生告別貧困,過上“牛”日子。
2020年牧業年度,興安盟肉牛存欄97.27萬頭、奶牛存欄6.99萬頭,養殖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興安盟,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重疊成了一條路。
立足“兩不愁三保障”總體要求,織密織細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活救助三張網。2015年以來,全盟累計解決農村牧區貧困群眾住房16.7萬戶,危房全部清零。
“萬企幫萬村”,眾人拾柴火焰高。155家民營企業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億元,幫扶嘎查村395個,帶動貧困人口1.39萬人。
農畜產品、務工人員進京,北京的項目、企業、人才落地興安盟,京蒙扶貧協作向縱深推進。2016年至今,國家五部委協調投入資金近29億元。2006年以來,自治區98個廳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8.2億元,幫助16.5萬貧困人口脫貧。
你幫我一把、我扶你一程,大扶貧格局,合力攻堅克難,彰顯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擔當——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候頂得上,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
老漢70多歲,愁容滿面,圍了條破棉被蜷縮在炕頭。目光獃滯的老伴兒炕下站着、傻傻笑着。他們的兒子見有人來,飛快從窗戶跳出去,爬到院里一棵大樹上。十幾歲的小姑娘,手裡拿着缺條腿的眼鏡搖來搖去。小姑娘叫劉婷婷,男孩子叫王輔政,是一對同母異父的姐弟。
這是突泉縣突泉鎮雙山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珺的包聯幫扶對象,初次入戶,眼前的一幕讓她震驚不已。“我雖然不是你們的媽媽,但我會像媽媽那樣待你們。”李珺對孩子們說。
從此,婷婷和弟弟有了另一個“媽媽”。6年來,從飲食起居到穿着打扮,李珺對姐弟倆傾注了全部的愛,兩個孩子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當李珺下決心收養兩個孩子時,丈夫不但表態支持,還從縣裡的中學調到村裡教小學。
“老周家開始忙春耕了,咱們多去幾次,有需要幫助的,及時協調解決。”
“李家老太太身體好多了,剛才我看見她在院兒里曬太陽呢。”
工作繁雜、轉如陀螺,科右前旗俄體鎮俄體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常在午飯時間交流。
俄體村有條洪水沖成的河溝,兩岸村民要到對面,得繞行一二里。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多方奔走,建起長22米、寬2米的鐵橋連通兩岸。通行那天,村民們載歌載舞、好不開心。他們說,這哪是普通的橋,這是座“連心橋”!
張輝明,科右前旗結核病防治所派駐紮賚特旗音德爾鎮小城子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駐村期間,愛人張松經常用計算機專業知識幫助村裡整理扶貧檔案,成了小城子村的扶貧專干。為了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一線,夫妻倆乾脆把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交給老人,在小城子村租了房、安了家。
情義像山一樣重。2020年初,科右前旗科爾沁鎮遠新村農產品滯銷,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駐村第一書記張驊向組織請纓“再留一年”。那段時間,張驊天天給熟人打電話聯繫銷售,並組織“我在草原等你來逛吃助農樂開懷”大型直播帶貨活動。第一場直播全程3個半小時,20萬人圍觀,銷售額達30餘萬元。
褲腳上沾着泥巴、胸膛里燃燒激情,彎着腰進門入戶、盤起腿促膝長談。“遠方”成了長相廝守的家園、“他鄉”變作心心念念的故鄉。真情和汗水澆灌的一粒粒脫貧“種子”,如今都已枝繁恭弘=叶 恭弘茂、花紅果碩。
5年來,興安盟共選派4621名幹部下鄉駐村,847個嘎查村都有駐村工作隊,837名扶貧專幹活躍在攻堅一線。
接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早就從板夾泥房搬進新樓啦。廚房用的都是電器,還能洗熱水澡,上廁所也不用去外面了。”郭永財對眼下的日子心滿意足。
經歷告別之痛,方覺重生之喜。2012年,阿爾山市全面禁伐。經過恢復,全市森林覆蓋率由建市時的29%提升到81.4%,綠色植被率95%以上,空氣都可以罐裝出口。
放下斧頭、鋸子,砍樹人變成導遊和護林員。轉型后的阿爾山全域變景區,美麗經濟風生水起,貧困人口就地脫貧增收。2014至2020年,全市旅遊人數從198萬人增加到498萬人,旅遊收入從26億元增加到61億元。
左臂抵住面盆,右手張開五指,嫻熟地來回抓拌白面和水……不到一刻鐘,一個足球大小的面球揉好了。
“有家旅行團上次吃得很滿意,這次又訂了15桌。”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村民修英麗說。
兒子患有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修英麗20歲時又被農機具鍘掉左手,母子倆都成了殘疾人。
2016年開始種大棚,每天天不亮,修英麗就和丈夫摘滿一電動三輪車的蔬菜,到10公裡外的烏蘭浩特市區銷售。義勒力特鎮打造特色小鎮,鎮里的旅游業不知不覺火了起來。修英麗瞅准商機開了家農家樂,開業就盈利,年純收入達到20萬元。
“別看我一隻手,什麼都不誤。只要肯吃苦,一定能致富!”修英麗天生不服輸。
觀念在改變。以前,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是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現在通過產業扶貧或其他脫貧方式賺了錢,既有獲得感,也有成就感,參与嘎查村建設發展的积極性明顯提高。
“經入戶核查審定,你家已經達到脫貧標準,光榮脫貧,祝願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接過“自主脫貧”典型人物獎獎狀,扎賚特旗阿拉達爾吐蘇木阿拉達爾吐嘎查村民趙斯琴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自豪。
“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的問題、致富和發展的問題,還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要讓‘扶貧’‘扶志’同步、‘口袋’‘腦袋’同富。”興安盟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王海英說。
幸福來敲門。興安盟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底的2855元增加到2020年的12517元,年均增長39%,高於同期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8.8個百分點。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和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10萬多畝智慧農場,擁有百餘套農機智能裝備及千餘套田間信息採集、視頻監控終端……這是記者在扎賚特旗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智慧大腦——“物聯網 智慧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大屏幕上看到的壯觀景象。
種地變得“高大上”。產業園已實現專家諮詢、智能裝備、田間預警、電商銷售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多種信息化服務功能,是自治區首家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也是獲得全國認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實施綠色產業提質、美麗鄉村建設、人才隊伍培育、鄉風文明提升、善治鄉村推進六大工程,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全面振興。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秉持“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的興安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沐浴明媚的春光,踏歌再出發。(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高雪芹實習生格格武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