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盟民政部門認真落實國家民政部和自治區民政廳關於完善醫療救助制度的各項政策要求,积極探索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的有效途徑,初步建立起醫療救助政策多層次保障、救助內容多方位覆蓋、救助資金多渠道籌集、救助目標基本托底的五層級過濾式醫療救助體系。 一、夯實醫療保障基礎,拓展救助社會參与 資助困難群眾普遍參加城鎮醫保、農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和搭建醫療救助第一層過濾網的基礎性工作。夯實醫療保障基礎,既是支持困難群眾充分利用醫保資源的前提,也是減輕困難群眾單一依賴醫療救助和慈善資源造成醫助資金負擔過重的必要措施。2013年我盟民政資助救助對象(特困人員全額資助,低保人員不低於50元)參加城鎮醫保17275人次,支出194萬元,人均補助112元;資助參加農牧區新農合25887人次,支出170.5萬元,人均補助66元。 資助困難群眾普遍參加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是搭建醫療救助第二層過濾網的創新性工作,既是培養居民承擔應對疾病、意外傷害等社會風險個人防範責任這一現代社會理念的具體實踐,也是拓展醫療救助社會化管理的有益探索。一是使社會保險廣泛地覆蓋低保和特困群體,拓寬了籌資渠道,補充保險運用其大數原理提供風險共擔、個別受益、權益平等的平台,實現民政資助一部分、困難群眾受益大部分的醫療救助邊際效益最大化。二是資助困難群眾間接實現了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減輕了民政日常醫療救助工作量,節約了行政運行成本,創新了醫療救助的社會化管理。三是通過加入民政“一站式”結算平台,便捷了理賠程序,實現了專業化的窗口救助服務,提高了救助時效,公平救助原則也得到更好體現。自2012年開展與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實施補充醫療保險項目以來,按照盟級、旗級、救助對象各承擔三分之一保險費的辦法,全盟參加補充保險人數從試點時的37358人增加到86312人,分別占當年救助對象的40%和96%;平均保費126元/人,賠付封項線最高9萬元;賠付方式依據城鎮醫保和新農合目錄規定報銷清單餘額,協議平均賠付率不低於70%。兩年統計全盟繳納保費1415萬元,救助對象已接受賠付8374人次,獲得賠付1839萬元。其中盟旗兩級民政投入943萬元,間接增加醫療救助資金896萬元。與此同時,將意外傷害、死亡列入保險一次性定額賠付條款中,兩年合計處理意外傷害和死亡賠案61起件,救助對象獲得賠償26萬元。商業保險項目的補充設立,結合了救助對象醫療困難的具體實際,消除了醫保盲點,彌補了醫療救助現有政策的缺失。 二、完善醫療救助制度,着力減輕群眾負擔 我盟始終把不斷推進醫療救助制度規範化建設做為完善醫療救助體系的發展動力,努力充實救助內容,嚴格審批公示程序,着力推進“一站式”窗口服務。盟委行署高度重視我盟醫療救助體系建設,分管盟長專題組織研究並廣泛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建議,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建設的意見》,對五層級過濾式醫療救助的原則、程序、範圍、內容予以明確,並對開展“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平台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目前,全盟範圍內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多數設立了“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平台,救助對象住院治療出院時一次性就能夠結算經過三層過濾后的個人應付款。錫市救助對象那木吉勒瑪,今年3月因腦出血病入住錫盟醫院治療33天,出院時通過“一站式”醫療救助服務平台結算,全部醫藥費用45402元,其中醫保目錄內費用38506元,醫保報銷33676元(報銷比例87%);補充保險賠付3623元(賠付比例75%);民政醫療救助785元(救助比例65%);個人支付目錄內費用423元(占目錄內費用1%),目錄外費用6896元。對於救助對象非住院醫療費用,屬於意外傷害、死亡的,經向中華保險公司報賠核實后,可直接到保險公司服務窗口一次性獲得定額賠付。對於日常醫療和去外地住院治療費用按程序分別到當地中華保險和民政受理窗口申請賠付和救助。作為接續前兩項救助后的第三層次醫療救助是民政的日常救助工作,為了進一步便利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盟民政部門正在圍繞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着手制定精細化管理辦法。2013年全盟支出日常醫療救助資金305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5670人次,人均1947元。 三、突出重大疾病救助,發揮托底救難作用 2011年起我盟出台《關於實施城鄉大病救助“愛心工程”的意見》開展了城鄉大病救助項目。通過盟旗兩級財政每年各安排預算資金1000萬元,動員全盟廣大幹部群眾、企事業單位捐款籌資1000萬元,建立了大病救助“愛心工程”基金。2013年自治區又啟動了慈善專項基金大病救助項目。兩個項目均將救助範圍延伸到因患23種重特大疾病的低收入群體,救助對象按70%、救助10萬元封頂;低收入群體按50%救助、5萬元封頂。根據對困難家庭醫療費支出情況分析,約有13%的費用屬醫保目錄外,不能進入到救助報賠範圍,同時前三層過濾式救助均有最高報賠限額,報賠餘額對於患重特大疾病人員的家庭仍然難以負擔,為此,我盟在研究和評議發放大病救助時,把困難群眾全部醫療費用負擔做為參照,人性化地權衡救助額度,從而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更好地體現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理念。2013年大病救助發放資金1283萬元,救助患重特大疾病困難群眾649人,人均救助額近2萬元。通過三年來實施大病救助項目,一些多年被醫療費用重壓的家庭甩掉了沉重的包袱,一些因醫療費用負擔過重即將步入低保群體的低收入家庭走出了困境。大病救助制度是我盟五層級過濾式救助體系的關鍵層級,也是解決困難群眾醫療負擔的攻堅環節,這是盟委行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惠民之舉。 經過以上四個層次互為補充、各有側重的過濾式醫療救助后,救助對象大部分醫療費用負擔基本已得到化解,但仍有個別救助對象因重特大疾病維持治療日常費用負擔較重,特別是低收入群眾中一些患重大疾病人員的家庭,由於沒有救助對象的第二和第三層救助政策,醫療支出困難並導致無力支付的現象越來越突出。為了千方百計築好睏難群眾醫療救助的兜底網,錫盟將臨時醫療救助始終貫穿於醫療救助體系中,將救助功能定位在醫療救助體系的托底保障上,突出急難性救助,保障持續性救助,鞏固醫療救助成果,發揮拾遺補缺作用。2013年全盟發放臨時救助資金895萬元,救助11816人次,其中發放臨時醫療救助資金268萬元,救助2670人次。為了解決長期透析患者的醫療負擔,民政與新農合一起對29名低收入居民實施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救助項目,即新農合和民政分別承擔80%和20%的每月三次透析費用,個人每月只付150元。單項臨時醫療救助措施,豐富了醫療救助內容,完善了醫療救助體系,實現了托底性救助,彰顯了民政部門着力解決困難群眾醫療負擔的責任和使命。 五層級過濾式醫療救助制度運行兩年來,我盟醫療救助體系基本建立,形成了醫療救助層層有側重、有銜接、有成效,困難群眾醫療負擔分層過濾、逐級遞減的良好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