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合”為農牧民守護健康

  

  “小病拖大病扛”是原來我盟患病農牧民因經濟拮据而很常見的事情。對於許多生活並不寬裕的農牧民群眾來說,動輒幾萬幾十萬的醫療費可謂是天文数字。如今,因為有了新農合,農牧民有病敢醫了,“小病拖着扛,大病沒錢看”已成為歷史。近日,記者專門採訪了錫盟衛生計生委新農合管理中心主任張振鵬,詳細了解了去年以來我盟新農合工作的開展情況。

  記者:去年我盟新農合工作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張振鵬:去年我盟參合農牧民491743人,參合率達到了97.6%,人均籌資標準為390元,高於全區0.6個百分點。我們在通過研究的基礎上,適時調整了《錫林郭勒盟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盟級統籌實施方案》,調整后住院報銷比例較上年度提高5個百分點,盟內住院政策補償比達到了75%,同時提高報銷封頂線至14萬元,我們還引入商業保險補充報銷醫療費用合併達到20萬元,實施了蘇木鄉鎮衛生院住院農牧民患者只需交納100元起付線其餘費用全部報銷政策,去年全年一共為10.37萬人次報銷新農合基金1.64億元,農牧民受益率達到21.16%,較上年度增加了5.33個百分點。我們統一了門診統籌補償,報銷比例為50% ,每人每年累計報銷封頂線100元;將蒙中醫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參合患者在採用蒙醫中醫治療醫藥費住院補償比例提高20%的基礎上,將診療和檢查費用補償比例提高20%,總補償比例不高於95%,補償起付線在規定的同級醫療機構補償起付線基礎上降低50%;同時擴增全盟慢性病、地方病和特殊病病種共31種,報銷比例分別達到60%和70%,較上年度提高20個百分點。

  記者:為了做好新農合工作,我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張振鵬:去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方式進行宣傳10餘次;編印下發矇漢文新農合政策問答3萬冊;為使參合農牧民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詢醫藥費用報銷進度、詳細清單和獲取最新政策,我盟在全區率先開通了app手機客戶端查詢平台並建立了錫林郭勒盟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信息網站。去年共對全盟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審核監管2輪次,對盟內41家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報銷工作進行了稽查審核,並依據《內蒙古自治區新農合管理辦法》相關條款給予23家定點醫療機構不合理報銷費用扣款48.32萬元、罰款23.83萬元,共計72.15萬元,以上費用全部納入新農合盟級統籌賬戶,用於參合農牧民補償費用。

  繼續引入商業保險機構補充醫療費用工作,在不增加農牧民負擔、不降低新農合現有報銷待遇的基礎上,將新農合剩餘可補費用分別按照50%和80%比例給予報銷;對全盟農牧區參合孕產婦住院平產實施全額補償,將乳腺癌、宮頸癌等13種重大疾病納入大病保障範圍,在保障農牧區參合兒童先心病、白血病兩病醫藥費用100%補償的基礎上,將重型精神病、布魯氏菌病、耐多葯結核病、終末期腎病等6類疾病納入重大疾病保障範圍,實際補償比例達到了70%以上,其中對規範性治療布魯氏菌病患者給予100%補償;在開展包含以上幾種全區24種重大疾病保障範圍的基礎上,我盟單獨將腎移植抗排治療、兒童腦癱、乾燥綜合症和白塞氏病等四種特殊疾病門診費用按照住院報銷比例給予補償,且住院實際補償比提高到80%,去年我盟開展重大疾病保障數達到了28種。

  記者:今年統計農牧民參合情況是怎麼樣的?

  張振鵬:今年農牧民參合統計工作已經結束,今年我盟參合農牧民497820人,參合率達到了97.75%,較上年提高了0.15%,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了470元。

  記者:今年關於新農合做出了怎樣的調整?

  張振鵬:是的,今年又做了一些調整。一是在2015年新農合470元的籌資標準中,財政補助每人380元,個人僅需繳納90元就可享受新農合報銷服務;農牧區五保對象和孤兒應繳納的個人蔘合費用,由民政部門給予全額資助;農牧區低保對象統一按50元標準由民政部門給予資助,超過資助標準的個人應繳參合費用由救助對象自付;二是將盟外納入當地新農合定點且執行政府規定的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政策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我盟新農合的報銷範圍,參合農牧民在申請補償時需提供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當地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證明,盟內納入新農合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仍按照原補償標準執行;三是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關於印發2015年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補償方案指導意見的通知》文件要求,自2015年起將盟外自治區範圍內二級專科、三級綜合醫院住院起付線由2000元下調到1500元;同時新增慢性腎小球腎炎、白癜風為慢性病病種門診補償範圍。新增強直性脊柱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帕金森氏病、股骨頭壞死為特殊病病種門診補償範圍。將慢性病種甲狀腺功能亢進和Ⅰ型糖尿病調整到特殊病種給予報銷;四是實施新農合住院總額預付支付方式制度改革,結合全盟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信用等級評價制度,實行住院“次均費用”結合“次均床日”雙指標控制下的總額預付制度,同步開展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先診療,后付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