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恒家牛棚。
李可心 石建峰
在“锡林郭勒盟第16届赛畜会”上,太仆寺旗骆驼山镇官马沟村民张来恒的一头母牛犊被评选为西门塔尔母牛犊第三名。这让张来恒倍感振奋,也更加坚定了他走“牛”路、发“牛”财的决心和信心。
张来恒照料自家牛群。
来到张来恒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头出生不久的小牛犊,幸福地围绕在妈妈的身边。提起这几头优良品质的母牛犊,张来恒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张来恒说:“我从2014年开始养牛,一开始家里还有几十只羊,后来响应‘减羊增牛’政策,我就卖掉了全部的羊开始养牛。2018年我又从通辽市引进6头繁育母牛,发展到现在一共有50多头大牛和18头小牛,每年收入达到50万左右。今后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种养结合的模式继续提高收入。同时,我希望我的‘牛宝宝’能获得更大的奖项。”
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张来恒采取“种植 养殖”结合的模式,种植140多亩的青玉米,作为养牛的精饲料,秋收后的玉米秸秆全部回收加工粉碎,用作养牛的粗饲料,牛粪全部还田用作基肥,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实现了生态种养的良性循环。
张来恒在养殖上获得了很“牛”的经济收益。他还经常帮助其他农牧户,把自己积累的养牛技术、饲草料搭配、疫病防控等经验倾囊相授。在张来恒的示范带动下,他们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养牛行列,养牛已然成为官马沟村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官马沟村支部书记罗长青介绍说:“我们村张来恒养的西门塔尔牛,品种好、体型好、生长快,而且是耐寒、耐高温,适合我们这个地区,这几年我们全村的养牛产业发展的挺好、挺快。”
牵住牛鼻子,走上双赢路。近年来,太仆寺旗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实施“减羊增牛”战略作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来抓,把品种优化和提质增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繁育良种肉牛、培育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方式推动改革,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畜牧业发展路子。据统计,全旗现有优质牛12.6万头,西门塔尔牛核心群27个。